在2023年常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行动中,常州市兰陵中学“广结同心 玉兰花开”学生成长关爱工作室被评为第八批岗位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在校党支部积极部署下,党员教师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研组、融合教育教研组做专业支持,常州市兰陵中学组建了“广结同心 玉兰花开”学生成长关爱工作室,通过广泛调查,建立分类关爱名册,工作室成员与学生、家长间建立常态化联系,及时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爱。这一系列关爱学生行动皆取得了良好成效。
学校建有咨询室、团体辅导室、融合教育资源教室等专用场所,设有校内心理信箱。心理组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教师观察、学生日常咨询等结果,建立需要心理辅导学生的档案,进行一对一结对辅导。
心理组教师和多名党员教师扎实推进日常活动开展,为全校师生准备了各种心理健康科普书籍;开展以“最美好的自己”“青春期的困惑有哪些”等为主题的系列团辅活动;开设心理晨会课及“心理健康舞台风采秀”活动的形式;培养心理气象员成为班级和咨询室的重要纽带。
针对家长缺少沟通艺术、家庭教育失当的问题,工作室通过家访、家长讲堂等形式加强培训引导,邀请资深咨询师为家长做专业指导。
工作室的老师在这项工作中不仅投入了精力,更投入了情感。心理组潘美丽老师任教的班级中就有心理、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潘老师时常关注这个孩子的行为,经常以数学的问题或者孩子的爱好、最近喜欢的明星引导谈话,陪伴聊天。在学生情绪失控时,潘老师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安抚。潘老师说作为一个母亲,她特别心疼这些孩子,作为一个老师,孩子们即使是些许的变化也让她感到高兴。
针对学校现有的各类特殊需要学生,学校积极开展融合教育工作,用真诚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让特需学生融入学校,获得身心的充分发展。
工作室的教师在特需学生一入学就积极引导家庭关怀,争取家校合力,用科学的讲解获取家长信任,让家长也知晓科学干预的必要与方法。其次,营造集体关怀,拉近与特需学生的距离,在校园的生活情境中培养特需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让所有学生树立平等、公正、友爱的意识。同时,重点打造课程关怀,培养特需学生综合素养,设计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紧盯学生的特征和发展需求,让特需学生和普通学生在同一课堂中共同成长。
党员商俊芬老师班上有一名进校就“问题多多”的小男孩。常见的劝说教育对他并没有作用,商老师及时改变应对策略,和任课老师一起细致记录他的日常行为,将问题行为分类,剖析行为背后的成因,并选择重点问题分段解决,和家长商议制定符合这位同学实际情况的奖惩措施,家长一同参与实施。慢慢的,这位同学在校的时间变长了,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问题行为也有减少了。家校合作让这个小男孩真正适应了学校的生活,逐渐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学校党支部在学生成长关爱行动中也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部署:广泛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确定师生结对关系;聚焦“身心健康、进步成长”目标,构建家校协同机制;做好结对关爱过程记录,建立过程管理制度。
共有26位党员教师与困难学生结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与结对学生每周至少开展1次谈心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上门家访,全面了解结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每周至少开展1次学业帮扶,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化解困惑,给予支持。
庄晓芬老师是位老党员、老班主任,她有许多关爱引导学生的好办法。班级上的一位男同学自进入青春期越发叛逆,白天黑夜玩手机,甚至用离家出走来威胁家长。庄老师便带上任课老师走进了他的家,把在学校的情况和家长进行交流,肯定了孩子的优点,明确指出他的缺点。当了解了小男孩家庭问题后,庄老师给孩子和家长都提出建议。在学校,庄老师总是特别关注这个孩子,第一时间把他的在学情况告知家长,汇报点滴的进步,还借助班级主持升旗仪式的契机,让这位男同学作为班级学生代表谈自己的目标。在班级表彰会上,庄老师特意把家长请到学校,让他们为孩子颁奖。看到小男孩脸上久违的笑容,庄老师也笑了。
兰陵中学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功能,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寻找途径,调动教师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难题,始终把学生冷暖变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服务于心,是要多一份坚持,教育于兰,也许能为更多的孩子撑起未来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