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兰陵中学全体教师齐聚学校智慧教室,开展“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该活动旨在深入推动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学习与实践,通过项目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学校第六轮发展规划。
首先,语文组吴丹老师开设了一节公开课《孔乙己》,抓住小说三要素巧妙设计活动,学生自主选择“环境篇”、“人物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上台展示小组研读成果;通过“几枚酒钱窥人生”引导学生从小说反映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思考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来探究小说的主题。
课后开展了评课活动,语文教研组长薛燕霞老师从语文学科教学和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两个角度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薛老师充分肯定了吴老师在教学中能立足核心素养,以文化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对他们的思维深度进行了引导,很好得体现兰中“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新样态。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本节课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课堂教学方式还是略显传统;课堂容量太大,读书时间太少,导致某些环节研读不够深入。
从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这个角度,薛老师根据“尊重、鼓励、安全、舒适、信任、公正、温暖”七个指标,从“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两个方面,高度评价吴老师在教学活动的有情感支持的设计;师生互动中,吴老师以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气、温暖的微笑、和善的眼神,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感受到在这个课堂里学习是舒适安全的,提升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研组长潘成洲老师肯定吴老师教学语言和蔼亲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研读文本,对学生的发言有尊重与鼓励;同时希望老师能精心设计板书,呈现教学精华。
政史教研组长高颖老师认为这节课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生个体以及小组研读文本的体验;教师全程倾听、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了高质量的师生关系;鼓励合作学习,创设支持性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开放能力。
青年教师常斌斌分享了自己的观课感受,常老师从课堂展示环节进行观察,吴老师关注台上展示学生,通过拉窗帘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展示环境,同时关注倾听同学的状态,以鼓励性语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青年教师王倩比较关注课堂公正性这一维度,分别从“男女生回答问题”和“回答问题学生的处于班级座位前后位置的比例”这两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前者人数相近,后者相差较大,座位靠前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次明显高于座位靠后的学生。吴老师也关注到这一情况,并鼓励后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但效果不明显,这是值得我们后期深入思考探寻解决方法的一道题。
青年教师刘畅侧重于吴老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的角度进行观察,吴老师总是能以肯定和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发展都将有持续的积极的意义。
丁峰副校长指出了开展“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教学实践研究活动的意义是要改变教师的语言习惯、授课方式等,从而改进课堂教学,给学生的生命打好底色,锤炼智慧品格,实现师生共赢。
最后,丁文黎校长从社会热点问题切入,指出教学除了满足学生进行认知层面的个性化的需求,还有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在师生之间建立正向的稳定的情感链接,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法国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相信兰陵中学通过“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项目的逐步推进,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大胆实践、加快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改善人性的教化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兰中教育走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