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文章内容

情智共生,建构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英语课堂

常州市兰陵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暨主题校本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史明君




  

  5月22日下午,常州市兰陵中学全体教师齐聚在学校智慧教室,开展“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教学实践研究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项目研究,聚焦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视角下的教师提问与反馈展开课堂观察,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英语组江容老师开设了一节7B unit7 Integrated skills的公开课。江老师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和学情,对教材进行了精心地处理。本课围绕召开家长会的一份素质报告单展开,从学生的学习、爱好、能力、个性等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能够准确评价自己的学业与能力,并能为同伴提供学习建议,最后学生完成自己的综合素质报告单从而进一步加深本单元的育人价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切实从语言知识、思维品质等多方面获得发展。

  各位参会老师认真听课、记录,并对照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探讨、交流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评课议课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其所长,研有所得。

  语文组钱敏慧老师从教师反馈和学生反应,这两个角度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钱老师充分肯定了江老师在教学中能立足核心素养,不仅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给予反馈,表扬学生认真倾听以及尊重他人的能力与意识,并能加强追问,对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深度进行了引导。同时,钱老师也认为,本节课受限于表达水平、公开课略带紧张的氛围,学生在表达中很少透露个体情感,大多会选择“打安全牌”。课堂最后完成个人报告的环节为学生自主表达留足了空间,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展示,挖掘个性化表达进行拓展。

  数学组韩震老师认为江容老师在课堂上能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始终保持一个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于回答较好的学生会及时给予鼓励,这样的反馈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需要改进的回答,也能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给予建议,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进一步讨论、思考和表达。

  英语组梅丹萍老师也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首先是问题设计的难度从低到高,兼顾了各个学生的层次,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次是反馈的及时性和具体性,她认为,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答案的重视和认可,也会进一步强化它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启发自己尊重别人的思考和发言,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并学会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问题。

  青年教师李至臻老师分享了他的听课感受。他认为,江老师的提问往往都带有积极的导向和情绪价值。江老师问题情境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能够让不同认知的学生都发现自己,贴近生活实际。其次,在师生互动中,江老师亲切的教态、温和的微笑谦逊而有力度,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温暖、温馨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敢于表达。

  青年教师张江南老师认为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较高,张老师关注教师引导这一维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拓宽思维的深度,设计贴近生活实际并更有挑战的开放任务,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思维品质。

  办公室谢振宇主任利用ai技术,对课堂实录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反馈,引导老师们从数据层面观察课堂,进一步思考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丁峰副校长指出未来是一个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共情能力、自信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软技能。学科的学习成绩与我们的社会情感能力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他们一定是互相支持,同频共振的过程。希望通过开展“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这一教学实践研究活动老师们不断探索,在思考和实践中前进,寻找到更美丽的教育风景!也希望通过支持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幸福和成功的关键能力,启迪思维,激发智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